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旅游保险论文范文

旅游保险论文范文

旅游保险论文

旅游保险论文范文第1篇

一方面是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旅游所产生的风险却相对缺乏国内旅游者的重视。这些风险或者来自于旅客们热衷参加的旅行途中各种较危险的项目如登山、潜水、滑雪、漂流等,或者来自于旅行社不规范的管理与操作,或者来自于旅客正常旅行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意外风险,在众多风险面前,旅游社与游客却没有采取足够的风险管理手段来保障相应的风险,由此导致的旅游风险事故层出不穷。如2012年2月12日13名济南游客在泰山自助游并采用非正规渠道进山,结果2名驴友因迷路失踪。泰山景区公安、消防、和景区工作人员200多人搜救一天一夜,只救出一名男子,另一女子则最终遇难。又如2012年4月10日,北京教授张国玺及其夫人参加了昆明的“西双版纳”豪华游,却遭遇旅行社擅自转单,而地接社由违规将两位老人转给私家车主,结果遭遇交通意外,教授当场死亡,其他四人受伤。还有2012年5月河南驴友去西藏攀登大峡谷,一行7人包括向导遭遇雪崩,2人当场遇难后,另有3人受重伤被困雪山十多天,尽管最终获得了救治,但由于地处海拔很高的大峡谷,没有道路通行,给营救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耗费了不少的人力与物力。这些旅游风险事故,不仅给游客本身带来了极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害,而且由于要对游客进行救助和治疗,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经济负担,因此,探讨合适的旅游风险管理方式,有效降低旅游过程中的各种意外风险,是当前旅游市场一个重要的任务。

2旅游保险及其内容

旅游保险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通过签订保险合同,由保险人对于合同中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财产与人身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一般的“旅游保险”的保障范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人身意外伤害保障、医疗费用保障、个人财务保障与个人法律责任保障。我国现行的旅游保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旅行社责任保险。

作为一种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险主要保障旅行社在从事各种旅游业务与经营活动时,致使旅游者人身、财产遭受损害而由法律判定应由旅行社承担的赔偿责任。根据国家《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所有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都必须依法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这表明旅行社责任保险是一种法定强制保险,并非旅客或旅行社自愿购买的商业保险。由于所有的旅行社都必须投保,因此旅行社责任保险是旅客不需要参与就能获得的一种旅游服务保障。可说是旅游保险里的第一道重要保障。

(2)旅客意外伤害保险。

该保险主要来自旅客外出购买车船票时提供的旅客意外伤害保险,其保费附加在票面金额内,占票价的5%。每份保险金额为人民币2万元,其中用医疗费用的金额为1万元。保险期限从旅客检票进站或上车上船起算,至检票出站或下车下船截止。在该意外伤害保险的有效期内,若在车船行驶过程中因发生意外事故导致旅客死亡、伤残或丧失身体机能的,由保险公司按合同要求支付保险费和相应的医疗费用。旅客意外伤害保险也是一种法定保险,也是旅客不需要单独购买就能享受到的旅行保障。

(3)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该保险属于商业保险,主要保障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参加一些危险项目导致的人身意外伤害。旅游者在旅程中若有意参与如登山、探险等具有较大危险性的项目时,购买该保险能够有效地保障出现的风险。目前国内保险公司所开设的旅游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般按国外游和国外游进行区分,国外游保额30万到50万不等,国内游10万到20万,期限都不超过7天。保险期限自购买保险开始旅游活动时起,到整个旅游活动结束时为止。

(4)住宿旅客人身保险。

该保险也属于商业保险,由旅客自愿选择购买。是保险公司为旅客在旅行过程中入住宾馆、饭店的所遭遇的风险开发的人身保险。其保险责任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向住宿旅客提供的人身保险金5000元;其次是向住宿旅客提供的见义勇为保险金共1万元,第三是为旅客随身物品遭受损失提供的补偿金200元。保险期限为15天,自住宿之日起算,期满可以续保。

(5)旅游救助保险。

该保险是由国内保险公司与国际救援中心(SOS)联合提供的国际旅游救助险种,是旅游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扩展后发展的一种险种。除了保障旅客在旅行途中遭遇的人身意外伤害外,还可保障旅游中发生意外事故后医疗费用垫付、安排就医、紧急搜救、医疗转运等内容产生的费用。旅游保险作为旅游风险转移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保障旅客的人身和财产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旅游保险及其具体作用

(1)发展旅游保险有助于社会稳定和保持旅游增长。

拥有了旅游保险,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全出行、放心旅游,既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增长,又有利于消除旅游风险给社会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发挥保险业的社会管理作用,2006年保监会和国家旅游局共同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保险工作的意见》(保监发[2006]69号)中就指出要充分发挥保险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稳定旅游市场、保障旅游安全、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旅游保险的发展对游客和国家来说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发展旅游保险有助于提升保险业的整体形象。

我国当前旅游业发展较快,随之而来的旅游事故也大量涌现,受到了媒体和大众的普遍关注。如果旅游保险的良性发展能够有效解决旅游事故剧增的问题,无疑是保险业整体形象提升的一个良好的宣传契机。各保险公司应充分利用旅游保险对旅游风险的保障与管理,进一步加强保险业的社会参与与社会管理作用,积极培育旅游保险市场,实现保险业务的深入发展。

(3)发展旅游保险有助于促进保险公司业务发展。

根据国外旅游保险的开办经验显示,旅游保险有着目标客户分布广散、风险易分散、收益稳定的特点,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属于盈利性较好的险种。随着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传统财产保险的利润所得被进一步压缩,而作为新兴业务种类,旅游保险的大力发展,必将有利于保险公司盈利水平的提高与业务结构的优化。

4我国旅游保险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旅游保险发展的时间较短,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当前旅游保险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游客认识不足。

旅游保险在我国属于新兴产物,发展的时间较短,游客对于旅游保险并没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具体表现在有些游客常常分不清楚旅游责任保险与旅游意外保险,有些游客则对旅游保险的保障范围缺乏了解,更多的游客则干脆连什么是旅游保险都一无所知。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让游客们积极参与旅游保险、购买旅游保险就非常有难度。这是游客方面存在问题的一方面。游客方面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经济刚刚进入小康社会,可以说国内大多数民众都才过上“放下饭碗、背上背包”的这种较高质量的生活不久,因此在对旅游的认识、准备、规划与安全意识都与国外游客存在较大的差距。对旅游保险特别是需要自愿购买的旅游意外险,大多数游客都把它当做一个额外的经济负担,缺乏主动购买主动寻求保障的安全意识。这样的客观条件制约了旅游保险业务在游客中的发展。

(2)保险人方面。

具体而言,当前我国的保险公司经营旅游保险主要存在三大问题:①保险人不重视旅游保险业务。我国保险业目前还存在传统经营体制意识下的“重长期轻短期,重大额轻小额”的经营观念,对旅游保险这种短期小额的险种,认为其利润有限,经营的主动性不足。在业务上投入的资金和人才都有限。这导致了旅游保险在财产保险业务领域的弱势地位。②旅游保险险种有限,险种设计不合理。现有的旅游意外保险险种覆盖范围有限,很多旅游常见的项目如攀岩、滑雪、漂流等易遭遇的意外都不能获得保障,此外,针对旅程延误、行李丢失被盗、极端天气等造成旅游障碍的困难也无法获得保险产品的支持。旅游责任险方面,目前采取的责任险是所有的投保人统一费率,不采取差别费率。这在短期看不出缺点,长期而言,却对不同规模的旅行社带来不同的影响。规模较大的旅行社,业务量大收入高,遭遇的旅游风险也大。而规模较小的旅行社,本身收入有限,却要与大型旅行社缴纳相同的旅游责任险费用。这给小型旅行社的持续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且也影响了旅行社市场的竞争的公平性。

(3)旅行社所存在的问题。

旅行社虽然被法律要求购买旅游责任险,但很多旅行社并未配备专门的旅游保险人才。缺乏专业性的短板使得旅行社在开办旅行业务时很难正确跟客户解释旅游责任险的内容与特点,而且往往会过分夸大旅行社责任险的保障范围,这种造法很容易造成客户的误解,引起事故发生后的法律纠纷,损害保险的形象。旅行社对待旅游保险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出事故后认为所有工作都属于保险公司,不能积极配合保险公司处理事后理赔工作,造成了旅游保险的理赔难问题。

5未来旅游保险发展对策

旅游作为国内新兴的产业,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热点,而旅游保险做为转移旅游中遭遇到的各种风险其作用不可低估,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利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旅游保险在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功能,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旅游保险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现存的旅游保险产品存在着诸多不足,存在着很多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革的方向。未来应注重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消除其现存的缺陷。具体措施包括:旅行社责任险方面,应在适当的时机,推行差别费率,对不同规模的旅行社采用不同的责任费率,风险大规模大的旅行社可以收取较高的责任费率,风险小规模小的旅行社可以收取较低的责任费率,以实现旅行社市场竞争的公平。旅游意外险方面,首先应努力扩大旅游意外险的承保范围,把以往旅游保险排除的一些旅行中经常遭遇的风险进行保障。这要求保险公司应积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群体,设计出适合的保单。在保障对象上,则应将自助游游客、驴友等个人客户纳入保障范围,扩大旅游保险客户范围,才能利用大数定理增强旅游意外性的稳定性。其次,则应在认真研究当前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基础上,开发创新意外险产品,新产品应不再只局限旅行的出游方面,而应包括整个旅行过程的吃、住、行、游等各个环节,加强各个保险产品之间的互补性,以形成系统的旅游保险体系。在旅游保险产品开发上,不要墨守成规按照其他保险产品设计来老思路来思考旅游保险产品,应充分考虑旅游保险的特点,结合旅行过程中旅客会遭遇的各类风险来设计。这方面,可参考国外的实际开发经验,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予以选择。如法国保险公司所开发的“后顾无忧”度假保险,不是保障在旅游期间旅客遭遇的人身和财物风险,而是保障旅客在外旅行期间,家中因无人照看而发生水灾、火灾、失窃等造成的家庭财产损失,由保险人负责赔偿,这类保险充分考虑了旅客出行的顾虑,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又如西班牙一保险公司开发的“阳光保险”业务,只要游客在外旅游的天气里遭遇一定天数的雨天,保险公司就负责赔偿旅客的旅游费用,游客不用担心出去旅游遭遇雨天而浪费资金,这类保单对游客也很有吸引力。

(2)加强旅游产品销售服务与售后服务质量。

在商业旅游保险产品销售上,应改变传统只通过旅行社进行销售的方式,多渠道开拓旅游保险产品的销售市场。如在销售场所上可通过旅游景点销售门票时代为宣传和销售,也可通过旅行的重要购物场所等地销售旅游保险。在销售手段上,可以利用现代的电子技术和通讯手段,继续大力开办网上旅游保险销售。从人保财险2004年推出的网上销售的旅游专用保险产品——旅游保险卡产品和“e”系统产品的销售情况来看,网上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要好于预期。其他如电话销售、卡片销售、报纸销售、信件销售等销售方式也可考虑逐步采用。在售后服务上,应加强与旅行社的交流与合作,协力构造完善的旅游保险售后服务体系,让游客获得及时、有效、专业的保险售后服务,提升旅游保险的整体形象,为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奠定基础。

(3)做好旅游保险的宣传工作。

当前旅游保险市场的需求不足主要由于旅游保险的作用与特点尚未为很多游客所熟悉和了解。因此加强旅游保险的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上,首先需要政府和社会管理者通过常见媒体实行基础宣传,促进游客旅游消费心理的成熟,提升旅游保险在旅游市场体系的重要性。保险公司则应积极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旅游保险的各种险种,如与开办规范的旅游商业网站合作,通过网络推广旅游保险相关产品。或者通过将旅游保险作为意外伤害险等常见险种的附加险方式进行销售,利用传统险种扩大旅游保险的接受面。

(4)充分发挥旅游管理部门的监管作用。

旅游保险论文范文第2篇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我国的体育旅游保险业可以说还没有起步,但是它却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体育旅游业从1994年开办以来,一直以30%~40%的速度上升,比一般的旅游增长要快.世界旅游组织预测:至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体育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位客源输出国.另据报道,1996年,国内出游者(包括体育旅游和一般旅游)达到36.2亿人次,专家预计,体育旅游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相对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旅游保险业却相对落后.在我国每年外出的旅游者中,大约80%是自助旅游,只有20%是随旅行社出游.而旅游意外保险作为旅游保险的主要险种,只对旅行社的游客,这就从某种程度上把80%的游客放在了“无保”的状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总结我国的体育旅游保险现状:体育旅游保险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而体育旅游保险本身却发展缓慢.

2在我国推行体育旅游保险的必要性

2.1推行体育旅游保险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体现

当前,我国要实现“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人的发展就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推行体育旅游保险不但是对于人的自身安全的一种保障,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全面推行体育旅游保险,既是我国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又是我们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

2.2推行体育旅游保险有利于促进体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体育旅游保险的实施,不但可以消除游客旅游时的顾虑,而且有利于提高体育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从而更好的促进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推行体育旅游保险也是体育旅游服务的必要环节.

2.3推行体育旅游保险是我国体育旅游事业与世界接轨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F1大奖赛、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以及NBA季前赛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纷纷登陆中国,这一切都为我国的体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而作为体育旅游软环境的体育旅游保险,不仅为体育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和经济保障,而且有利于我国体育旅游业形成自己的品牌,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

3推行体育旅游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

3.1体育保险体系未建立

相对于国外比较健全的体育保险体系,可以说我国的体育旅游保险目前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它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挑战.首先,由于体育旅游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强,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体育保险理念和科学的管理经验,以此来开展和推行我国的体育旅游保险;其次,国外已有的相关经验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我国体育旅游保险的开展和推行,尤其是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外的一些保险公司必然会对我国的体育旅游保险业构成冲击,所以我们要确立“以我为主”的思想,在结合我国体育保险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体育旅游资源,构建适合我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旅游保险体系.

3.2游客对于体育旅游保险的认识不足

当前大部分体育旅游者根本没有购买体育旅游保险的意识和想法,究其原因,相当一部分游客对于体育旅游的风险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对于体育旅游保险的认识等等.针对这些情况,保险公司应该切实有效的宣传体育旅游保险,使游客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旅游保险的重要性,树立“花小钱,买健康”的思想,变游客“要我买”为“我要买”.

3.3保险公司对体育旅游保险的重视和开发不够

作为一个体育强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拥有巨大体育旅游保险市场.因此,如何把这种“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就成为了摆在保险公司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保险公司要放长眼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发和培育好我国的体育旅游保险市场,屏弃以前那种认为体育保险是“芝麻”、“鸡肋”的想法,切实把我国的体育旅游保险做好、做大、做强.

4在我国推行体育旅游保险的对策

4.1搞好体育旅游保险的宣传工作

当前,游客的保险意识淡薄、安全意识薄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于体育旅游保险缺乏了解、认识不够,因此,保险公司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体进行有效的宣传,还可以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集体宣传,提高游客对于体育旅游保险的认知程度,提高旅游的保险意识.

4.2不断完善体育旅游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

体育旅游保险的开展和推行,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建立健全与体育旅游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体育旅游保险的实施创造优良的法制环境,使体育旅游保险有法可依,真正做到依法引保、依法治保、依法促保.

4.3加强与国外先进保险公司的合作与交流

在我国的体育旅游保险还未起步的时候,国外的许多保险公司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策略以及先进的经营理念.我国的体育旅游保险业,必须要加强与他们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吸取和借鉴他们较为成熟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以此推动我国体育旅游保险业的发展.

4.4完善体育旅游保险的险种,加大保险覆盖面

当前,我国体育旅游者忽视体育旅游保险,除了认识不足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体育旅游保险的险种单一,体育旅游保险的覆盖面小.因此,作为体育旅游保险经营方的保险公司,要不断加大对于体育旅游保险市场的研究,根据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实际,在关注体育旅游者需要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和完善体育旅游保险的险种,以满足体育旅游者的需要,在完善体育旅游保险的险种的同时,还要加大了体育旅游保险的覆盖面,让体育旅游者“有保可投”、“险种可选”、“有保可依”.

4.5完善体育旅游保险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

旅游保险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旅游保险是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旅游保险的现状,并分析了我国旅游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旅游保险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旅游保险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而作为旅游业软环境之一的旅游保险却严重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影响了旅游业的法制化、规范化,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消极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旅游保险的收入过低。2000年,我国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而旅游保险的收入,以市场份额最高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例,也仅为5888万元。由此推算,中国旅游保险的保费收入不足1亿元,仅占旅游收入的0.025%。2001年,全国国内出游的人数7.84亿人次,旅游收入5566亿元,按每人购买10元的旅游保险计算,一年就该有70多亿元巨额保费收入,而实际的保费收入却只有这一数字的20%左右。2002年,国内旅游收入为3878亿元,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如果以现行旅游保险较低价格10元推算,国内旅游保险费总收入可达87.8亿元.可以清楚地看出,虽然旅游业收入近年来每年都以迅猛的势头增长,但是旅游保险的收入却增长缓慢,与旅游业的发展不相协调,旅游保险的发展还有很大潜力。

2、旅游意外保险险种少,产品单一。目前我国的旅游意外险险种主要有四大类:旅游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旅游意外伤害保险、住宿游客人身保险、旅游救助保险。其各自的内容见表1。这实际上是以普通的意外伤害保险来代替旅游保险,旅游保险的自身定位不清。这些险种无法涵盖旅游中遇到的各种风险,比如旅行中行李遗失、证件遗失、因行李及证件遗失而引起的额外的旅行及食宿费用、对他人的伤害及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等。

3、开办旅游意外保险业务的公司较少,且旅游保险业务得不到重视。我国的旅游保险有旅行社责任保险和旅游意外保险两种,分别属于财产险和寿险,由于我国法律规定财产险和寿险必须由不同的公司经营,所以它们分属于不同的保险公司。目前,国内只有三家比较大型的保险公司经营旅游意外保险业务,它们分别是太平洋保险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二、我国旅游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

1、游客保险意识淡薄,投保积极性低,主要是因为游客的保险意识薄弱,侥幸心理强。这导致热旅游、冷保险的重要原因。游客通常认为,外出旅游就几天的时间,根本不会出事,犯不上自己掏腰包买保险,或者认为买保险不吉利。

2、保险公司对旅游保险业务不重视。由于旅游保险本身具有保险期限短、赔付率高而利润低的特点,造成保险公司对开办旅游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在旅游保险的宣传、险种的设计开发、销售方式的开拓创新方面都显得不太重视。此外,就是保险公司对旅游风险的控制技术水平较低。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多数的旅游意外险只针对旅行社团体进行销售,而对于自助游的散客暂不承保。这是因为团体险可以使保险公司通过简单的承保程序为大量具有相同风险因素的人提供保险保障,而自助游旅游者由于身体素质、文化背景、旅行经历、旅游目的地各不相同,所以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为保险公司选择承保对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由于风险控制水平比较低,难以对旅游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很多保险公司旅游意外险产品都将被保险人从事潜水、跳伞、滑翔、登山、攀岩、探险、狩猎、蹦极运动、武术比赛、摔跤比赛、搏击、特技表演、赛马、赛车作为责任免除条款,而这些风险系数较大的项目正是随着野外生存游、生态游日益流行的今天,旅游者们最希望得到保障的方面。

3、旅游保险的险种存在问题。在旅行社责任险方面,它的费率是确定的,缴费实行一刀切。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如:旅游期限长短、风险大小、旅行社的经营情况而有所变化。由于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部分旅行社大打价格战,有些短线游的纯利润平均只有人均5元钱左右,甚至更低。因此,规模较小的旅行社有时一年赚不到钱,甚至会是亏损。而旅行社责任险又是强制性保险,至少2万元的保费对于它们是一个不小的包袱。这就使旅行社陷入了不得不买,可又没钱买的尴尬境地。一些规模较大、收入较高的旅行社就比较愿意购买旅行社责任险,用以转嫁自身的风险。另外,旅行社责任险的条款本身也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如游客自由活动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责任,因为这不属于旅行社的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究竟是旅行社的责任还是游客的责任,并不是那么容易确定。而责任归属不明确,保险公司就可能拒赔。另外在在旅游意外险方面,险种不够完善,覆盖面较窄。

4、旅行社经营不规范。一是因为旅行社的经营还存在着不规范经营的因素。旅行社为了招揽更多的游客,常常会夸大旅行社责任险的保障范围,当游客发生的事故属于旅行社主观扩大的保险责任范围之外时,保险公司就会拒赔,这就容易引发法律纠纷,从而损害保险公司和游客的利益。二是旅行社应该在理赔中承担及时提供相关证据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这一点上,一些旅行社认识不足,旅行社出了事故后理赔不积极,直接导致了理赔难。

三、发展旅游保险的对策建议

1、加大旅游保险宣传力度

旅游者对旅游保险的态度冷淡导致旅游保险市场需求方面的匮乏。针对这种状况,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及媒体要对游客或潜在的游客进行旅游保险的宣传,既需要保险经营者和政府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又需要通过大量的风险事故来教育民众,加快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成熟,强化其保险意识,使其既愿意投保,懂得购买适合出行的保险,又熟悉一旦事故发生后理赔的程序。

2、加强保险公司服务功能。这主要指的是销售服务和售后服务。第

一、在销售服务上,主要表现为旅游保险产品销售渠道过窄。大力发展旅游保险,保险公司必须改善与拓宽其销售的渠道。可以让旅游保险产品上银行柜台。现在大多数保险公司都与国内银行签订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多为销售保险公司的分红险与投连险。保险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合作伙伴关系,让银行销售相关的旅游保险产品。银行网点众多,银行销售旅游保险产品,既可以有效地节约保险公司的成本,又方便了游客投保,游客可以在银行办理支付款项时,既可办理旅游保险,同时还可以增加银行的收入,实乃“三赢”之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要积极地发展网上投保业务,推进旅游保险产品的销售。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网上投保可以有效地节省营销和广告成本,减少中介环节和由于利益驱动给保险公司和游客带来的风险。24小时全天候在线作业,可以使游客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投保。目前,国内各保险公司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网上投保方面,如购买了泰康人寿的“旅游救援保障计划”的游客,出游前只需要登录“泰康在线”填写有关出游信息,公司就会根据客户提供的E-mail地址将电子保单及时发送到其信箱中。平安保险公司在2002年9月推出了旅游自助卡,它将保险产品的外在形态设计制作成为配有账号和密码的保险卡,游客在出游前,登录平安“PA18”网站,填写相关的信息。自助保险卡的最大特点是购买与消费相分离,即“平时购买,用时投保”。第

二、在售后服务上,保险公司的核损、定损及理赔一定要及时。如果保险公司的这些售后服务跟不上,将会对游客造成损失。游客的出游时间较短,流动性较大。游客可能在一个地方投保而在另一个地方出险;甚至可能是在国内投保,而在国外出险。这些都为保险公司的核损、定损及理赔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个保险公司之间要加强合作,包括国内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国内保险公司与国外保险公司的合作,利用各自的网点优势,快速核损、定损,及时理赔。

3.加快旅游保险产品研发。现有的旅游保险险种远不能满足旅游者日益变化和增长的需求,只有产品对消费者具有吸引力,才能从本质上改变供应者的尴尬境地,所以保险公司应在产品开发上下大力气。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1)加大新险种的开发力度,将旅游保险服务延伸到吃、住、行、游、购各个环节,深化现有产品之间的互补性,形成系统的旅游保险链,为游客提供全面保障。(2)扩大旅游意外险的承保范围。保险公司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对旅游险市场和旅游险条款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出不同的保单,尽可能为所有的游客提供合适的保单,并可以将自助游游客纳入保障范围,针对团体、散客以及公务旅游者的不同旅游特点设计不同的保险条款,确定不同的费率,加强风险防范。(3)针对特定的旅游项目设计单项保障。像过去不提供保险保障的探险旅游、野外生态旅游、漂流、登山、峡谷旅游等,随着人们旅游方式的转变,现在此类项目已日渐流行,旅游者们对此类项目的保险也是翘首期盼,保险公司可设计此类项目的相关保险,将过去不可承保的风险转化为可保风险,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也为保险公司带来利润。

4.发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作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推进我国旅游保险发展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旅行社办理旅行社责任险的监督与检查,要将旅行社是否开办旅行社责任险作为对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在向旅行社办理经营许可证的时候、在进行旅行社业务年检的时候,要对于没有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的旅行社进行必要的惩罚,以有效地提高旅行社办理旅游保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采取措施,依法督促旅行社向游客推荐旅游意外险的责任和义务,使旅行社在普及旅游保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尽快制定出一些关于旅游质量评判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这样才能在归属责任时更加明确,节约时间,节省人力物力。

参考文献:

[1]崔连伟.对于发展我国旅游保险业的思考.旅游学刊.

[2]李红雨.对发展我国旅游保险业的思考.经济师.

旅游保险论文范文第4篇

(一)美国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美国的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网站建立较早,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涌现出以Insweb为代表的众多保险电子商务专业网站。它们为消费者提供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便于消费者比较。Insweb最突出的是汽车保险,2005年就有超过100万人在其网站上使用了汽车险的报价服务。

(二)英国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欧洲,英国的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最为发达。以2001年在英国成立的Screentrade为例,其成立之初就实现了7家保险商的汽车和旅游保险产品的报价与代售。业务开展的初期,用户数量更是以每月70%的速度递增。

(三)中国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的兴起

目前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市场发展异常活跃。不仅各保险公司纷纷建立自己的保险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的保险电子商务平台也不断涌现,这其中尤以慧择网与优保网更为出色。

慧择网是一家以保险经纪人角色定位的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平台,自始至终坚持做终端用户服务。在推广上采取了精准人群定位营销方式,同时根据特殊人群的特殊要求来开发新产品。除了所有网站都有的意外险、旅游险外,它很好地对人群进行了细分,使得平台用户得到了快速积累。

优保网是源自美国最大健康保险网站eHealth的国内第一家外资第三方保险平台,走的是本地化的道路,从一个城市逐步拓展到另一个城市。优保网储备了许多促进保险行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如提供的比较推荐工具,通过筛选大量保险信息,使客户能够正确选择最能满足要求的保险产品等。

二、外国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对我国的启示

(一)突出产品<优麦电子商务论文>特色

在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发展的现阶段,一味地追求大而全,不仅不能够带来更多的客户,而且由于自身专业人员的欠缺等原因,反而会流失潜在客户。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要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在同类险种网站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才是关键所在。如美国的Insweb就是以车险见长,而Quotesmith则主营寿险保单,二者都为其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二)开发网售新险种

从保险电子商务网站的角度看,在网络上提供简单的标准化产品比较容易,在网络保险市场发展的初期比较适用。但这极易与保险公司自身的电子商务网售产品发生冲突。并且我国网民中有63%不足30岁,这些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也许复杂一点的东西更容易得到他们的注意。在这方面,美国林肯金融集团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他们开发的网络年金产品e-Annuity说明复杂的保险产品也可以在网络上销售。作为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网站,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要注意潜在客户的需要,力求与保险公司一起进行险种的开发,形成自身独有的产品。

(三)提供丰富的个性化产品

保险电子商务需要提供丰富的个性化产品。一方面可以提供查询、对账、个人风险测算等业务,开辟保险知识学习专栏,建立论坛等等。另一方面利用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及时解决客户疑问,有针对性地为每位客户打造适合客户自己的保险产品系列。新晨

旅游保险论文范文第5篇

依照现行的旅游经济学教材,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这种划分是合理的,人们也希望计算出较高的直接经济效益,以说明旅游业如何重要,并指出1美元的直接旅游收入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2.5美元的间接收入。

然而,这种单维的二分法是为了判断是否要发展旅游而设定的,其实实践中很难找到决定不发展旅游的例子。为判断发展与否的直接与间接划分,不能与资源消耗形成直接的逻辑关系,那样就隐藏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意义。在旅游经济效益分析中多达10余项的成本条目中,确实可以找到旅游企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投入这样的表达,意味着旅游资源也就是占半个款目的分量。这也是不得已的做法,因为我们一般测度不出来消耗了多少旅游资源。

温泉地要发展旅游是不需判断的,至少温泉旅游学者与温泉地政府十分关心可归结到温泉资源消耗量上的经济效益状况,如果按照既有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来认识温泉旅游,我们会立即发现在旅游的直接经济效益中存在着两个部分,一是消耗温泉资源所带来的效益,一是非温泉项目带来的效益。我们不能将温泉的经济效益湮没在旅游直接经济效益中,也不愿意将非温泉的旅游效益并入间接效益,即常规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二分法在温泉旅游应用上出现了问题。

2温泉:可测度耗用量的一种旅游资源

长期以来,学者一直没有将伴随资源消耗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单独划分出来,那是因为学术上无法计算出资源的价值,学者能够做到的是将旅游产品分成资源依托型与市场导向型两类并对前者提出资源价值补偿概念,而补偿多少又是个未知数。与其说不知道资源价值量,倒不如讲我们无法计算出消耗了多少资源。然而,在众多的旅游资源中,确实存在着一类诸如温泉那样的资源,我们可以清楚地计算出消耗了多少温泉水,在实践中各地管理部门还明确规定了用水单价。也即在温泉旅游经济效益分析中,需要且也可以将原有旅游的直接经济效益一分为二,其一是消耗温泉的直接效益,其二是不消耗温泉的直接经济效益。

3直接、必然、或然、间接四分法经济效益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问题,本文选取旅游收入作为分析指标而基本上不再涉及其他经济指标。按照常规的观点,直接(基本)收入是指向旅游者提供交通、食宿、游览景点等旅游产品和服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和,间接收入是指在旅游活动中,目的地向旅游者提供医疗保健、邮电通讯、娱乐购物、金融保险等服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和。然而,如此非常清晰的划分方式,当以温泉旅游为例进行研究时,一旦欲从旅游活动中挑出消耗温泉的收入项目,就不得不将原来的二分法视角变为三分法甚至是多分法视角,原因在于我们不能放着可以深入研究的机遇而不继续,不能为了维持旅游资源的共性而不研究各类独有性质。本文认为,非耗用温泉水的旅游收入必须要与耗用温泉水收入相区别,那样才有助于兼顾经济效益和温泉消耗的温泉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同时,也不能将非耗用温泉水旅游收入归并于间接收入中,那样会让旅游直接收入获得较低的数值,从而不利于做出大力发展旅游的判断,况且现实中我们经常低估旅游的经济效益,为此才有旅游卫星账户概念的出现。

首先,本论文将温泉洗浴、饮用(饮泉、品泉、矿泉水)以及将温泉水向外域出售(管道运输或罐载运输)等直接耗用温泉水活动所获得收入称为温泉旅游的直接收入,这个收入基本上是旅游直接收入的组成部分,但根据具体状况,温泉养鱼、温泉蔬菜等项目也可以包括在其中,它们可以是直接用于观光的农业旅游项目,也可以是不向旅游者开放但间接服务于旅游的项目,也即温泉直接收入强调的是消耗温泉水所获得的收入。

其二,温泉地素有宿城的说法,旅行者在选择投宿地之时如果知道附近有温泉地则一般不会错过,尽管大城市周边的人工温泉地已经开始成为一日游目的地,但这不妨碍我们对远郊温泉地坚持这样的看法。温泉洗浴是很消耗体力的一项舒适性旅游活动,可以认为餐饮是温泉洗浴必然的连带消费项目。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的旅游文化也必然逐步形成并固化在社会需求系统中,那样温泉旅游者将不会错过闲游温泉街区的机会,闲游过程中也必会或多或少消费。尽管目前在我国这样的逛街文化还没有完全形成,但观察世界著名温泉地会让我们坚信那只是时间问题,不然在旅游规划上也不会出现温泉步行街、温泉城、温泉小镇等概念。本文将通过住宿、餐饮与温泉街闲游所获得的收入称为温泉旅游的必然性连带收入,这类活动特点是与洗浴活动自然捆绑,表现为立即性和发生在温泉社区内。

其三,在温泉地的周边一定会存在某些观光资源,温泉地政府与居民自豪于并极力推介这些资源,度假旅游者、小团体(group)旅游者、团体旅游者很有可能在随后的滞留时间里选择这些资源作为观光对象,本文将温泉旅游者游览域外临近观光资源的收人称为或然性连带旅游收入,因为有的客人前往,但也有的客人并不去那里,这种观光需要额外付出且并不是必须的,这类活动并不消耗温泉资源。另外,交通是旅游者前往温泉地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由此带来的收入可以归类于必然性连带收入,但由于许多客人自驾车而来,或者由旅行社组织而来,这项收入落在温泉地的比例并不高,也可以归类于或然性连带收入。

其四,就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间接收入,诸如税收、增加就业等具有社会意义的指标都可以包括在其中,间接收入可以与前三项收入加合,也可以不进行加合,因为温泉地的经济效益分析强调的是耗用温泉水所得的效益和给这个地区带来了哪些收入,二次分配、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收入当然可以考虑在其中,但有时因为存在着重复性计算现象而难以加合在旅游总收入之中。

本文认为,传统意义的旅游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划分方法不完全适合于温泉旅游,由于温泉旅游对温泉资源的消耗量是直接可以测算的,故此需要将基于消耗温泉的收入单独拿出来作为温泉旅游的直接效益,将扣除温泉直接效益后的剩余的旅游直接收入分为两类,一类是温泉活动必然性连带的旅游直接效益,另一类是温泉或然性连带的旅游直接效益即或然性连带效益,强调的是发生在温泉社区以外的观光收益,第四类为常规的旅游间接效益。

4辽宁弓长岭温泉旅游经济效益分析

4.1概述

弓长岭温泉位于辽宁省辽阳市,俗称汤河沿温泉,其以八宝琉璃井为代表的医疗矿泉水的利用历史相传已有1500年,是我国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这里拥有冷暖天然泉眼各一,日允许开采量为6000立方米,实际日利用量为3850立方米,年接待旅游者约100万人次。自建国以来,弓长岭一直以铁矿开采为支柱产业,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提出“水上弓长岭、绿色弓长岭、魅力弓长岭”的发展目标,确定了旅游立区的战略定位,主持了温泉旅游发展规划并着重进行了温泉旅游经济效益分析。

4.2弓长岭温泉直接收入

弓长岭耗用温泉水的直接收入表现在洗浴、矿泉水生产和外运温泉水三项。温泉洗浴设施主要有两种,大中型温泉酒店8家与小型浴池18家,日接待能力为1500人。温泉酒店的洗浴门票为15元,小浴池门票为5元,以两者的平均价10元为单价,鉴于小浴池没有提供相应洗浴用品,故对总收入做10%的放大,则有年洗浴营业总收入1100万元的计算结果。

该区矿泉水开发始于1983年,日允许开采量为1420吨,其中如

一、金枫叶、真牛等品牌在辽南地区已经享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现在,矿泉水生产达到了年产灌装水4万吨、瓶装水1万吨的规模,以罐装水每吨1000元、瓶装水每吨2000元销售价格计算,则有矿泉水销售收入6000万元。

当前的温泉用水量还没有达到允许开采量的限制,一部分温泉水被运送到温泉村以外的地段用于洗浴活动。在距离温泉村6千米的城区内有30余家高、中、低档洗浴场所,其依赖于车装温泉水经营,日运水量360吨,年均营业收入达到2530万元。

虽然以上三方面的收入有一部分落到了温泉村以外的地域,但投资者主要是弓长岭区当地人,且主要营业行为也发生在弓长岭区内,虽然诸如温泉养鱼、取暖等方面的收入尚未计算在内,但这些未计算在内的比例较小,故可认为上述三项收入之和9630万元基本上代表了弓长岭温泉水资源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收入。

按照目前年利用温泉水140万吨计算,平均每位洗浴者用水1.22吨,显然这个数字过大,表明当前温泉水管理存在许多问题,敞流现象十分严重。如此计算,本文得出了1吨温泉水产生68.8元直接旅游收入的结论,然而其中洗浴收入只占11.4%,表明温泉洗浴虽是温泉旅游的核心活动,但并不是主要收入,应该做好与洗浴产品相关的纵深开发工作。

4.3弓长岭温泉必然性连带收入

弓长岭温泉目前拥有床位数3100张,标准间价格不足百元,单床价位在15元左右,以一间夜30元为计算标准,并考虑到客人因住宿而对相关服务产品产生需求,进而每间夜增加20元的消费,则有住宿年收入3750万元的结果。

本地区的餐饮设施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包括2家在建宾馆在内的10家大中型酒店,二是位于汤河镇柳河村(温泉村)的小型饭店,三是紧邻温泉村的汤河水库风景区道路沿边的以温泉鱼、水库鱼为主打料理的带有小型住宿功能的农家饭庄。来访者多是一间夜二餐的滞留方式,少数为洗浴加一餐的一日游方式,这里设定过夜游与一日游的比率为3:1,早餐标准5元,正餐标准为30元,则有3375万元的餐饮收入。

目前该区的街区闲游做得还很不完善,活动主要集中在泉源文化欣赏上。闲游带来了旅游者的温泉情绪,赏泉、品泉、参观社区、共有汤试浴等会带来一定的社区零售收入,本论文暂按餐饮收入与住宿收入之和的5%计算,则有356万元的收入,虽然这个数值很低,但却是将来温泉地文化建设的一个方向。

经过上述计算,弓长岭温泉旅游必然性连带收入是7481万元,这让每吨温泉水所产生的收入累计达到了122元。

4.4弓长岭温泉或然性连带收入

在温泉村周边还拥有丰富的观光资源与设施。其中西北方向上的冷热地在概念上强化了温泉意念,但在功能上仍是一处观光景点。以汤河水库为主要依托的汤河风景区近在咫尺,早在1966年就与温泉区捆绑开辟为风景旅游区,1983年汤河风景区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位于温泉村东南的弓长岭温泉滑雪场是国家AAA级景区,位于北侧的朝阳洞朝阳古刹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此外,这里还有汤河水库、参窝水库、姑嫂城、四方台、穆家坟等著名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

据2007年弓长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报告,弓长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了10208元,当地的休闲市场是不容低估的。本论文以过夜游客人均30元、一日游客人15元计算,则有2625万元的观光收入。

目前来弓长岭旅游的交通费主要由机构或车主负担,当然也有少量乘坐公交车来访或随旅行团来访的情形。就自驾车而言,交通费包括过路费、汽油费和停车费。总的来说,旅游者个人承担的情形所占比例较小。当然,交通收入的一部分落在弓长岭区外,主体还是留在了辽阳市。本论文以人均30元计算则有3000万元的收入。

4.5弓长岭温泉间接收入

由于旅游间接收入的计算比较复杂,依据实地访谈的结果并结合当地政府的旅游年度发展报告,本论文确定了2200万元的旅游间接收入。从地域发展角度来看,税收与就业虽然属于旅游总收入的二次分配范畴,但也可以归为区域发展的收益方面,只是其不能作为旅游总收入的加合项目。据调查结果,弓长岭目前温泉产业直接就业人数为680人,这个数字对仅有1700人的温泉村而言是可观的。依据有关研究成果,在我国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间接就业人员4.9人,依此计算则有间接就业人员3332人,两者合计为4012人。

依据每吨温泉水单价以及参考3%营业税标准,弓长岭财政可获得245万元的资源使用费与748万元的温泉企业营业税,两者之和为993万元。

4.6评述

依据前面的计算,本论文得出弓长岭温泉旅游经济效益的总收入为24936万元,很接近经验者曾估算的26000万元。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扬弃了既有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分析框架,将这种分解更加具体化到了下一个层面的指标体系里,其更有利于针对资源的旅游经济发展的落实工作。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了旅游者人均消费为249.36元的数据,也得到了吨水(温泉)产生178.1元收入的数值,后者是以往研究没有涉及到的指标。

从表1也可以感觉到,弓长岭温泉目前旅游收入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消耗温泉水的项目开发,还有待于开展高附加值的旅游经营活动。

根据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结合弓长岭区政府所制定的发展目标,2012年全区旅游接待量将达到130万人次,按照上述的计算方法,可计算出届时旅游总收入为6.33亿元,其中耗用温泉水直接收入24272万元,必然性连带收入为21499万元,或然性连带收入12350万元,间接收入达到5200万元。如果设定届时的温泉水利用量恰好为日允许开采量6000吨,则吨水(温泉)所产生的旅游收入将由目前的178.1元提高到289.0元。

旅游保险论文范文第6篇

(一)优势因素(Strengths)

1.区位与文化优势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自古以来,宜昌就是鄂西、湘西北和川I(渝)东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资金集聚地和交通要道,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所在地,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辖五区三市五县.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415万,其中城区人口135万。宜昌交通四通八达,拥有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连通重庆和武汉的唯一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年来,宜昌以三峡水电、磷化煤矿、酵母化工等工业及以水电文化、巴楚文化、库区文化、土家文化等文化产业和以桔橙、茶叶、核桃等农业带动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同类城市第一位.综合实力仅次于武汉。作为承东启西的川咽喉之地和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的辐射核心,宜昌区位经济优势十分突出。

2.经济发展优势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2008年宜昌市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分别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GDP1026.6亿元,增长14.6%;全地域财政收入197.6亿元,增长2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3亿元,增长24.5%。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1210.9亿元,增长3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2亿元,增长22.8%;利税236.9亿元,增长16.5%。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实现增加值137亿元。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实现增加值338.2亿元,增长11.3%。宜昌市的GDP稳居湖北省第二名.是名副其实的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

3.地缘经济优势

为适应中央提出的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从2008年起全力打造宜昌、恩施、神农架等8城市组成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壮大湖北旅游产业。宜昌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和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2006年出炉的湖北省三峡旅游规划,重点是建设提升黄柏河、三斗坪等5个旅游码头、双神等10条旅游公路,已有部分项目动工.加上先前贯通的“汉十”、“汉宜”高速,神农架至兴山生态公路.以及今年即将通车的宜万铁路、沪蓉高速、沪渝高速等,鄂西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的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这种完善的交通网络有效的缩短了以宜昌为核心的鄂西经济圈的半径,使该区域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关性更强,增强了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圈的协整效应。

(二)劣势因素

1.金融业发展规模相对较小。不及武汉、重庆、成都等中西部城市,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证券市场融资规模较小,且上市公司偏少,保险市场发展也较上述城市落后。

2.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市场辐射能力偏弱。宜昌缺乏实力强、辐射能力广的大型金融机构,如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或保险公司,缺乏机构投资者以及金融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等。没有外资金融机构。银行新业务、新品种开发和推广不及国内其他城市。证券业主要集中在经纪和委托理财业务上,受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债券市场局限于国债,货币和同业拆借不够发达。保险产品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寿险和普通产险上,风险过于集中,信用保险、保证保险、责任保险等相关险种有待拓展。此外,部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偏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对外辐射功能有限。

3.金融产业存在结构性问题。尽管宜昌金融机构种类比较齐全.但结构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机构。在金融产业链方面.对全市金融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扶持和整合,金融产业链不够完整,尤其是信用担保体系、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和金融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三)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

1.国际国内产业人驻.带来巨大金融服务需求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稳步复苏,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跨国投资加速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必然趋势。国际产业转移由成本战略向市场战略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并逐步由产业末端向产业上游的研发等核心环节转移。由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领域转移.这对宜昌市开展招商引资十分有利。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向亚太地区和中国转移,宜昌如果能够抓住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东移的时机,适时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吸引外资力度,融通国内外资金,支持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使沿海部分产业、资金、技术和人才向西部转移.充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将有利于带动该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五大趋势,给全市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重大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战略的深入推进,有利于宜昌市承接汉渝两大都市区的辐射,发挥承上启下、连接东西的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关于把宜昌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和鄂西生态旅游圈的规划与建设为加快宜昌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国内金融机构正加速进入,产业集聚趋势逐渐形成

今年以来.一批国内金融机构,包括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部分国内外知名银行已经率先进驻,逐鹿宜昌。更多的具有外资背景,已经进入中国经营多年的银行、保险公司,正在加强对鄂西经济区发展前景的考察和研究.加快进入鄂西经济区市场的步伐,因此,金融产业集聚趋势正在形成。

(四)竞争因素(Threats)

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成败

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战略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成败都直接关系到今后宜昌经济发展的增长动力和质量。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必然与武汉的“1+8”城市圈形成竞争关系,关系到湖北经济重心的转移、资源和政策的分配。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也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与领导.以避免各地区因局部利益冲突博弈不能很好的发挥预期的资源协同效应。如果这两项经济战略的实施以利益的复杂博弈无果而终。势必将严重的影响到宜昌未来的经济增长和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实施。

2.来自武汉、重庆近距离二线省会城市的竞争

国内区域金融中心的竞争非常激烈。武汉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构想。重庆和成都则在争取成为西南地区区域金融中心。各地纷纷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金融业发展,推进金融中心建设。武汉与西南地区金融业的兴起会与宜昌争夺建设金融中心所必须的资金和人才等资源。邻近城市的区域金融中心发展战略,都将对宜昌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构成了明显的竞争。

二、构建宜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措施与建议

(一)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的建设与开发

研究表明.一国或一地区国民经济发达程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情况,都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宜昌市应抓住有利时机,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开放开发。吸引国内外投资主体,推进物流、旅游等产业发展.促进南产业结构调整,为金融业创造更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

(二)正确发挥政府在推动金融产业集聚中的积极作用

无论自发形成的。还是政府主导的金融产业集聚,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尤其是金融业产业集聚在发展的萌芽期,往往层次较低,金融本地化或根植性不强,技术进步的动力不足,难以产生持久的产业收益,这时需要政府的引导和介入。必须改善政府对金融业调控的方法和手段,规范政府行为,正确发挥政府在推动金融产业集聚的积极作用。可考虑成立金融发展的权威机构.加强政府领导,负责宜昌金融业的组织、协调、服务和管理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1.建立集成化的经济金融信息系统,实现金融信息的共享与挖掘利用。信息平台应与统计、工商、税务、司法、征信等经济金融信息系统联结,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向信息平台提供信息。信息系统通过提供查询、分析报告等方式,为政府、金融机构和公众服务,并以提升金融交易的效率。

2.强化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培育优质信贷载体。要有一整套的信用评价体系来确保信用价值的实现。3.完善担保体系.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宜昌目前的担保体系发展相对滞后,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应加大担保体系建设的政府投资和扶持力度。

4.优化经济、行政环境,有效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要积极向金融部门提供经济信息、发展项目和资金需求情况.及时把好的项目向金融机构推介,为银企合作搭建反应快速的信息共享平台和供需对接的信贷服务平台。同时,要不断优化行政环境。为金融投入营造宽松环境,各有关部门要切实降低与信贷投入和金融资产保全有关的收费,降低金融机构信贷成本,为金融投入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四)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提升市场主体的层次

1.吸引金融机构落户宜昌。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机构以及外资金融机构等进入宜昌,壮大金融机构队伍体系,增加交易主体,引导适度竞争。推动金融机构组织创新,满足各类金融需求为满足区域金融中心多元化发展的需求,积极推动相关银行和企业投资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

2.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提升市场主体的层次,增加金融机构的辐射力。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和政策优惠.打造本土机构总部金融品牌,主要是做好宜昌市商业银行资产重组.把市商业银行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金融品牌:二是要争取全国性金融机构将区域性管理总部设在宜昌,以地区管理总部的聚合与辐射力强化宜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

3.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首先,应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辖内部分优质企业实现上市融资.或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其次,应帮助企业通过商业票据进行融资.鼓励和支持银行大力发展票据承兑、贴现等业务;第三,应引导全市居民增强金融理财意识,合理选择存款、证券、银行理财产品等多种投资产品,确保居民资产增值,从而有效聚集社会闲散资金。

4.加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良好的监管环境是金融集聚、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监管当局应在监管理念、监管机构及组织形式、监管内容和范同、监管手段和工具、监管协调等方面不断做出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形势的不断变化,防范金融风险。

旅游保险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指标分析  影响因素

一、中澳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1. 总量。从总量上看,在 2005-2016 年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有显著的增长。特殊情况是:2009 年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出现了负增长,年增长率数值为 -11%,其中出口的年增长率为 -15.67%,进口的年增长率为 -6.66%,出口的年增长率下滑幅度明显。总体上看,中国在 2005-2016 年期间,服务贸易进出口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进出口年增长率自然也为正数。2 结构。从结构上看,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这三个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占比列居前三。在 2013 年度里,三者占比总和达到 70.79%,在 2016 年三者占比总和下降为65.36%,在观测的 12 个年度里运输服务在 2008 年所占比例达到巅峰,数值为 26.43%,在 2008 年后从 2009 年开始逐年下降,直至 2016 年所占份额达到 16.24%。从 2005-2016 年,建筑服务行业几乎翻了一番,电信、计算机服务扩张了 4 倍多,这说明除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增加外,出口结构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二)澳大利亚服务贸易发展现状1. 总量。从总量上看,2005-2016 年间澳大利亚服务贸易增长较平稳。2009 年澳大利亚服务贸易进出口波动与中国相当,也体现为负增长,数值表现为 -10.88%,其中出口年增长率为 -7.57%,进口年增长率 -13.79%。总体上看,2010 年和 2011 年澳大利亚进出口年增长率呈现出巅峰,随后进出口总额稳定在 1100 亿美元上下。2. 结构。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这三个服务贸易行业占比位居前三,三者占比之和较为平稳亦无大的波动,均值达到了 85.96%。在澳大利亚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旅游服务,其份额超过了 50%,稳定在 58%上下。此外,澳大利亚的金融和电信计算机服务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其中电信计算机服务平稳维持在 3.84% 左右。

二、中澳服务贸易指标分析

整体 TC 指数分析。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顺差除以进出口贸易总额。计算公式:TC 指数 =(出口 -进口)/(出口 + 进口)。TC 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2005-2016 年,中国 TC 最大值是 -0.01,最小值是 -0.37;澳大利亚 TC 最大值是 -0.01,最小值是 -0.12。中澳服务贸易 TC 值在 2005-2016 年始终维持在负值水平。根据 TC<0,则意味着两国服务贸易总体国际竞争力较弱。得出结论:虽然中国经济整体发展趋势良好,但服务贸易是中国的薄弱环节,具有发展起步晚、发展速度慢的特点,导致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横向比较分析,在旅游、保险养老、金融、知识产权中,澳大利亚 TC 值比中国高。中国旅游业 2009 年起出现 TC 值<0,并有下降趋势,从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旅游 TC 值始终稳定在 0.1 上下,表明在旅游业澳大利亚国际竞争力强于中国;中国保险养老业的 TC 值偏小主要是由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再加上相关的人力物力资源和意识不够全面完善,故中国养老保险在国际市场中处于竞争劣势地位;中国在 2005-2009 年这 5 个年度中金融 TC 指数 <-0.2,从2010年TC值呈递增态势并稳定在-0.05上下浮动,达到0.22,可见中国金融服务具有较大的上升潜力。而澳大利亚 12 年间金融服务 TC 值始终处于正值,保持在 0.25 左右,可见澳大利亚与中国相比拥有较完善的金融体制和监管机构。

三、影响中澳两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根据五要素分析模型得出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如下所示,X1:服务业人数占比(%);X2:女性服务业人数占女性就业人数比例(%);X3:外商流入流出投资总额依存度百分比(%);X4:人均 GDP(现价美元);X5:服务等附加值占 GDP 比值(%);X6:货物进出口贸易开放度占 GDP 比值(%);X7:贷款利率(%);X8:居民申请专利数(件);X9:商品贸易占 GDP 比值(%);X10:收支平衡指数。根据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采用横截面时间序列面板数据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面板数据的基本形式为:Y(it)=X(it)β(it)+α(it)+μ(it)(i=1,2,3,...,N;t=1,2,3,...,T)其中,α(it)是模型常数项;β(it)是 K*1 维参数向量,K 是模型中解释变量的个数;X(it)是外生变量向量;μ(it)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误差项,且其均值为 0;N 是截面样本总数,T 是各截面样本下的时期数通过对中澳两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下:中 国 回 归 方 程:Y=-2.7047*X5+0.4417*X9-5.6161*X3+1.0244,澳大利亚回归方程:Y=2.0328X1-3.99E-06X4+0.6085X9-1.6032影响两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性因素和影响力度均不同。在中国回归方程中,对 TC 值的影响力度排序:(1)外商流入流出投资总额依存度百分比(X3)>(2)服务附加值占 GDP 比值(X5)>(3)商品贸易占 GDP 比值(X9);而在澳大利亚回归方程中,对 TC 值的影响力度排序:(1)服务业人数占比(X1)>(2)商品贸易占 GDP 比值(X9)>(3)人均 GDP(X4)。

四、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商品贸易的带动作用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格局仍然是以制造业为主,从而导致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存在“非齐头并进的现象”。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商品贸易的发展能够给服务贸易带来新的机遇,服务贸易能否实现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商品贸易,例如:运输服务依赖于货物贸易,同时为了保证国际货物运输的安全性以及资金收付顺畅还会涉及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可知商品贸易的繁荣会带动运输服务、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的繁荣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将商品贸易的带动作用发挥出来,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向世界水平前进。

(二)优化改善服务贸易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达国家澳大利亚服务贸易结构分布相比,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分布过于集中化,存在不合理不均衡的现象,直到21 世纪的今天,中国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为导向,占据中国服务贸易半壁江山,而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整体看来发展力度不够、长期处于国际竞争劣势的局面,这是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布的核心不同之处。目前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转型期,我们要创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技术创新为路径的服务贸易发展机制,逐渐满足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国际需求,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保险养老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通过创新改革进一步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带动中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3]姚艳飞 . 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对策分析(博士论文),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4]姚海棠,方晓丽 . 金砖五国服务部门竞争力及形象因素[J]. 国际贸易问题,2013(2):100-110.

旅游保险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服务贸易;出口;差距

论文摘要:在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也占有一席之地。而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上,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总体偏弱,与许多发达国家还是相差很多,所以本文详细分析了差距的表现及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方向。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虽然在逐步提高,而整体薄弱,发展滞后,出口行业结构又极不合理,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项目占主导地位的出口结构。我国在服务贸易收支中一直处于净进口状态。我国新兴服务贸易项目出口比重非常之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比重不超过3%,咨询服务业比重不超过10%,金融保险业比重1%都不到.近乎为零。而且这种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出口占主体地位的局面延续至今依然没有改变,反映了结构的极不合理。而且从服务贸易出口变化来看,传统服务贸易项目从20005年开始稳步上升,而新兴服务贸易项目却变化不大。在服务贸易中我国不具有比较优势,而是处于比较弱势状态。不过,从竞争力系数长期变化趋势来看,2004年数值为0.08,2005年数值减小至0.06,2006年进一步减少至0.05,这就意味着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在逐渐提高,但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为与原点还有距离。从1998年的240.6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914.2亿美元,提高近4倍。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也在显著提高,出口额排名从1997年巧位上升到2006年8位。但是出口额占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却非常小,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比重仅为3.1%。我国服务贸易始终处于大量逆差状况,贸易逆差从2000年的56亿美元一直增加到2004年的108亿美元,体现了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在全球趋于劣势。

现在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主要包括运输和旅游业这两大传统服务贸易项目。但是在发达国家占据了服务贸易出口主体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业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在我国比重却非常低。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917.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2.1%。我国服务贸易总量上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然而从结构上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却是滞后的。2006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超过1.7万亿美元,而服务贸易额仅有1928.3亿,只占货物贸易总额约11%,这个比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所以,我国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水平。

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依赖于一个国家整体生产效率,而生产效率提高又依赖于交易效率提高。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中的服务业基本是以传统商品零售业、餐饮、旅游等系列为主,其比重约占第三产业GDP的60%以上。建筑师、会计等事务所亟待发展,房地产、咨询、信息和广告等中介公司以及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刚刚起步,投资、证券尚处于开发阶段,而文化产业则严重滞后。可见,我国目前服务业以传统行业为主体,新兴行业相对不足;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居多,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居少。所以要发展服务贸易,首先需要从发展服务业着手,而我国服务业有很多是具垄断性质,如金融、电信、铁路等等,由于政府规定了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的限制,即市场化程度的不足限制了竞争,从而阻碍了此类服务业的发展。一个国家需要创造好的制度和制订好的政策,保障交易效率提高,从而促进各行业专业化水平提高,进而促使生产效率提高和GDP稳步快速增长,从而使人均国民收入得以增加。但是服务需求不足,既抑制了进口需求,也制约了服务出口能力。同时生产性服务贸易很多是伴随货物贸易而产生的,如进出口信贷服务、国际货运服务等。所以只有货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才会导致服务贸易需求增加。2006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虽位居世界第三,总量可观,然而货物贸易出口的层次较低,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出口商品所占的比重并不高。我国货物出口的50%以上是靠加工贸易方式来实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80%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现在服务贸易在出口方面水平还是很低,各个服务贸易企业应该充分提高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也要增强我国的生产性贸易的发展,只有这样,多品种齐头发展,我国服务贸易会发展到世界同期水平。

友情链接